笑傲人生,改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

初看到《人如何改變》(提姆連恩、保羅區普合著,使者出版),就被它的書名吸引,閱讀後更是欲罷不能。

身為牧師的盼望,就是希望改變自己、改變會眾,得到並享受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」的生命蛻變與喜樂。然而,往往事與願違。且不說自己,看到會眾,不論牧師在講台上多麼努力、威脅利誘、大聲疾呼,結果多是「原味尚存、香氣未變」。

本書一開始就直指問題的核心,原來是因為大多數基督徒錯過了福音的延續性。福音所帶給我們的,不單是過去的罪得到赦免和未來永恆的盼望,更是「此時此刻」的福音。許多基督徒無法活出與福音相稱的生活,就是因為這個缺口。他們低估了罪的影響和力量,忘了自己在基督裡的身分,不瞭解神所預備的榮耀,忽略了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需要過程。為了填補這個缺口,人被誘惑用其他東西來取代神的位置,離福音的核心也越來越遠,應驗了聖經所說:「以別神取代耶和華的,那人的愁苦必加增。」

作者舉例:丈夫回到家,本來預期在沙發上放鬆自己、休息看報紙,結果因為要調解兩個孩子的爭吵、輔導另外兩個孩子的功課,妻子又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,讓他變得不耐煩。表現出來的,不再是慈祥父親的形象,更像魔鬼訓練營裡的軍官。為什麼?因為放鬆、休息變成他的渴望、他的「神(偶像)」,當慾望(神、偶像)無法滿足時,挫折感便油然而生,緊接著憤怒、沮喪,愁苦就發生了。

為什麼夫妻常吵架?為什麼對工作這麼多抱怨?為什麼對自己、對別人不滿?為什麼一點小事、別人超我們車或無心之過就可以觸怒我們?為什麼日子充滿挫折與不安?生活中的每個考驗,都讓我們更深地檢視自己,是不是很多東西無形中已變成我們的神(偶像)?我們用它們來取代上帝的地位?病因找到了,醫治與和睦也就現出曙光。

如果上帝(福音)始終是我們的中心,那麼生活上、生命中的許多內外衝突將會獲得緩解;如果用「永恆的濾鏡」來看現在的處境、遭遇的一切,它們真正的意義也將重新浮現。保羅在加拉太書中說:「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。」不是不可企及的神學口號。

《人如何改變》一書可貴之處是,它不但診斷出病因,還提供具體可行的處方。它沒有輕忽我們生活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,如:從事一份無人感激、沒有成就感的工作、失業、生病,身為父母、子女、人夫、人妻各種角色的責任與重擔,都是真實而切身的,像炎熱與荊棘般壓著我們。然而,在基督的十字架下,我們可以找到自己身分的定位和價值,在上帝的大圖畫、神的家裡找到出路、力量與盼望,讓生命結滿豐盛的果實。

讀本書時,是疾風教會創立五年之後,教會從開始的風雨飄搖到目前的相對穩定。上帝為我預備了一份壓力不大卻足以養家活口的全職工作,兒女都已成人、成家。外表看來,人生至此已無可苛求的了。雙職事奉,對教會、對家庭,我似乎都盡了應該盡的責任。然而內心深處,我清楚知道,焦慮和衝突並沒有停止。好像沒有什麼值得快樂,可是也找不到任何不快樂的理由,生活的態度有點落入「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」的景況。但書中內容在我心裡激起了極大的共鳴,幫助我重新對焦,看到最重要的事不是這世界的一切,而是在永恆中,上帝對我的救贖,讓我與祂聖潔的性情有分。這個終極榮耀的目標確立了我的價值,並找回失落已久的平安。於是,心中的激情再度蠢蠢欲動。

一如書的開頭所說,本書將循序漸進地帶領我們踏上一個令人興奮無比的旅程,經歷奇妙蛻變與生命更新的喜樂,改變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。

Blog Attach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