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駛於無護欄崎嶇山路
恭喜你,經過教練場和道路訓練,並以高分通過路試,取得久盼的駕駛執照。雖然訓練時有路況體驗,畢竟有教練陪同,面對即將馳騁在公路上,你有些興奮,不過心中的忐忑,未經歷的人無法體會。
此時,你接獲任務,要駕著裝滿貨物的18輪聯結車,穿山越嶺將貨物送達目的地。練車時,你開的是四輪小轎車,教練沒告訴你,取得執照後要面對如此挑戰。於是,你硬著頭皮,坐上駕駛座,握住方向盤,啟動入檔,將車開出停車場……
對於剛完成神學裝備(不論是否是經院式的訓練)、要進入事奉的許多教牧傳道,以上描繪應可比擬初入事奉時的心情。當然,要立即駕駛18輪聯結車的可能性不高,但不論車的大小(牧養的教會、帶領的事工),新科教牧這一路經過的,是沒有護欄的崎嶇山路,且多急彎、陡坡,稍有不慎,輕則個人與事工發展受挫、受損,重則家破、離開事奉,甚至信仰。
要能持續充滿活力,事奉到底,完成上帝的託付、教會使命,出發前能得到指教,就多點機會平安順利開抵目的地。本文僅就衝突預防,將牧會過程中可能發生狀況的兩大區塊作類比,提供新科傳道人參考。
誤判天候──錯解人際關係氛圍
山區天候變化無常,行車者錯誤或無法研判,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。事奉現場的人際、社群互動,就是這裡所描繪的天候;判讀並管理的能力,是新科教牧必須藉著學習、操練而具備的能力。
教牧服事的是人、人群;事奉的完成,也是透過人、人群。只是「一起」工作、生活,必然「面對衝突」,因這其中存在種種差異,如背景、文化、認知等。教牧事奉要與他人建立生命關係,必然面對差異所帶來的張力,而錯誤的研判與處理,是事奉慘遭滑鐵盧的主因。
牧會過程中,若要準確研判人際關係的互動,並作出適當回應,就必須培養情緒和文化兩方面的智能(註)。情緒智能(或譯「情緒商數」,Emotional Intelligence or EQ),就是面對世事的情緒和感受的自覺,加上對他人情感的感知。進一步,特意/刻意使用這樣的自覺及感知,來建造健康的社群關係,更有效的服事和領導。最重要是,在張力中要有效管理自我與他人,使社群間不因錯誤、偏頗的情緒和感知發展,演發不當後果。
學習解讀、詮釋經文與講道是教牧的必修課,但解讀、詮釋自我與他人的情緒,卻未列入學習科目,事奉時才發現需要經常面對他人及其生命的破碎、扭曲、混亂、敗壞等狀態。若教牧自己也處於不健康、不當的情緒狀態,又要處理不良、不健康的人際和社群關係,結果是加成的人際和事奉的毀損。
摩西第二次擊打磐石事件(民二十1-13)是非常好的實例。面對暴民狀態的百姓,摩西在失控中,出現不信、未尊耶和華為聖,違抗上帝命令,擊打磐石,至終不能進迦南。此不當情緒智能管理與結果,可成為你我面對各情緒反應與管理的提醒。要不失控,就須解讀並管理關係中的情緒互動。
文化智能(Cultural Intelligence or CQ),是多數事奉者未曾接觸的概念。指的是生活和事奉中,對不同個人、社群文化處境辨識與調適的能力。一方面是認知處境中不同成員的文化背景,辨識各自文化的差異,包括影響其形成的族群、地理區域、原生家庭、社會經濟身分、教育、世代、教會傳統等;另一方面是與人相處時,對彼此文化差異的看法、理解,面對差異時的認知掌握和行為對應。
有效呈現文化智能的關鍵,在於理解與欣賞他人的文化背景、現有文化處境和各種互動因素,以致當文化差異帶來人際、社群張力時,能有效調適和管理。今天的事奉現場幾乎都是多元文化狀態,教牧必須有跨文化事奉的能力,此能力的基礎就是培養文化智能。
許多美國華人教會在建立過程,常見兩類文化差異:一是雖都為華人,有共通的文字語言及傳統影響,卻因來自不同國家,受各自原居地文化影響,待人處事或多或少都有不同,在理解與欣賞不足時相處,總會產生誤會和矛盾;另一是到美國前就信主的弟兄姐妹,通常來自不同宗派,雖然基本教義相同,但聚會、聖禮等皆有不同傳統,如果各自堅持,必然產生張力。這兩方面差異的解讀與處理不當,是導致美國華人教會衝突的關鍵。
我的老朋友多年擔任教會長老,發現長執會議事時,常受成員的職業背景影響,易帶入各自專業訓練與解決事情取向所衍生的思考模式,以致討論與議決時,因差異而呈現膠著狀態,無法有效達成共識。
對教牧而言,情緒智能與文化智能已不可或缺,因為「關係、關係、關係」是面對人際與事奉張力的關鍵點。俗諺:「有關係就沒關係,沒關係就有關係。」更突顯了關係中「對人解讀」及「互動掌握」的能力。錯誤解讀與掌握,會導致誤判天候的嚴重後果。提醒新科教牧,未啟程前,就要不斷關注情緒智能與文化智能,累積面對關係的洞見、秘訣。
彎道超速超車──濫用權力與權柄
山區沒有護欄,彎道超車非常冒險,加上超速,那是玩命,如逆向有來車或超速失控,後果更不堪設想。對教牧而言,彎道超車意表,沒有謹慎掌握和運用權力/權柄;超速則意味,權力運作時機把握不當。
新科教牧帶著渴望事奉上帝的熱情進入事奉,急切想看見心中願景實現。但常因不懂需要理解關鍵同工/上層領袖或領導群的領導風格、不懂解讀與他們的權力差距,以及沒有正視與他們之間的權力運作關係,導致權力/權柄運作的彎道超車,而引發衝突。
這是年輕資淺「既是跟隨者,又需成為領袖」的運作張力,但這張力也促成新科教牧學習照上帝心意,運作祂所賦予的領導能力和權柄。不論是正確運用、誤用或濫用權柄,要學習明白如何以該有的態度、價值和行動應對,從中積累運作的秘訣和洞見。不論在人的權下或人在他的權下,同工時,教牧都要能避開權柄運作誤區(不彎道超車),於適當時機運用該有的權力/權柄(不超速),影響所事奉的群體,完成上帝託付。
結語
新科教牧能敏銳於人際關係的變化,謹慎行使權柄,避免濫用,是一生事奉的關鍵,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衝突,更能有成效地完成領導使命。祝福你,願上帝幫助你,成為行駛於無護欄崎嶇山路的卓越駕駛。
註:參Burns, Bob, Tasha D. Chapman, and Donald C. Guthrie. Resilient Ministry: What Pastors Told Us About Surviving and Thriving. Kindle Edition. Grand Rapids, MI: IVP Books, 2013. 此書對這兩方面智能的必要性有相當篇幅的闡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