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與油

近,致和老是頭痛,太陽穴像一個發電機,源源不斷地散發「疼痛」,輸送到後腦勺、頸椎、肩膀……。或許,自己該提早退休?留得青山在?

這陣子為了公司人事的問題,搞得致和心煩意亂。他開始拿出手機划日曆、計算時間──自己還得等多久才能退休?以「年」為單位的話,是個位數;可是換成「日子」為單位來算,那可是千位數字!更別說換算成小時了,簡直像無期徒刑一樣,沒完沒了!

如果說上班的日子像在服無期徒刑,凡尼和索菲就是手拿著鐵鍊的獄卒,叮叮噹噹不斷地提醒他:「你正在坐牢!」這兩個人,每天都有事來煩他,大到工程的預算案,小到開會簡報的格式──兩個人像水跟油,根本和不來, 偏偏又被放在同一部門,在他的手下……

杯子裡盛著水和油,致和是那個端杯子的人──一不小心,杯子可能就會起化學變化,到時水不再是水,油也不是油,萬一爆炸了……致和閉上眼睛,覺得頭更痛了。

最差勁的組合

凡尼是公司裡出名的「毒舌派」,心直口快毫無遮攔。當初致和升調成為他的上司,凡尼其實是不怎麼樂意的──一個比自己年輕的亞洲人,英語再流利也有口音,來公司的年資又不比他久,真的能搞定這個部門嗎?

喜歡倚老賣老的凡尼在致和頭一次主持的內部會議中,先以一副「三朝元老」的姿態歡迎他,接著就衝口而出:「我在這部門廁所用過的衛生紙比你批過的公文紙還多,有事找我就對了!」這句話讓致和不舒服了很久──幾年下來,或許是自己的誠意與專業打動了凡尼,也可能是前年聖誕節前夕一場突發的心臟病,讓凡尼的火爆脾氣收斂了不少。現在的凡尼還是很毒舌,但至少交代給他的事都會按時辦好,而且願意接受上頭的建議去改正。

索菲是去年加入部門的。頭三個月的試用期,凡尼曾是她的直屬導師。當時還是新人的索菲或許因為初來乍到,處處謹慎行事,一有不確定的地方就會請教凡尼,久而久之凡尼被搞得很煩,竟對她脫口而出:「你不用甚麼事都來問我,自己可以搞定的事自己解決──我又不是妳老爸!」惹的索菲當下奪門而出,躲到洗手間裡掉眼淚。

凡尼跟索菲,如果按連續劇的情節來編排,就是所謂的「最差勁的組合」。凡尼是年紀六十上下的白人,索菲是年輕的非裔女性,無論顏色與數字(族裔與年齡),都是最容易起衝突的排列組合。一黑一白、一老一少,處處看對方不順眼,常常起衝突。三個月試用期過後,致和馬上把兩人分開,以祈天下太平、四境平安。

扮演成熟的大人

最近一起工程案,因為預算龐大,牽涉到許多部門的分工,許多同仁都被徵召加入合作團隊。本來之前被致和分派處理不同案件,相安無事一陣子的凡尼與索菲,又不得不被安排在一起合作。這下兩人又開始有張力。

致和記得一位退休的前輩說過:「任何案件再複雜,都沒有人心來得複雜。」是啊,所有的工程案件,都有法規原則可循,條例或許多如牛毛,但一一梳理後也就清楚分明,唯有人的問題,像是牛毛叢裡的蝨子,躲在隱密處,隨時叮咬,抓不勝抓,又癢又煩!

怎麼辦呢?面對問題,總是有解決方法的──只是,要如何解決,是更大的問題!

致和跟妻子抱怨公司裡的難處,妻子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說:「聽起來這兩個人就像是孩子在爭寵、互看對方不順眼,彼此鬧脾氣一樣呢!」致和嘆了口氣說:「可不是!像兩個搶玩具的孩子在角力,讓人頭痛!」

不過妻子的話倒提醒了致和──兩個生命不夠成熟的下屬,就像是還需要大人指引協助的孩童;身為他們的上司,自己的所扮演角色應該是「成熟的大人」,而不是跟著抱怨起鬨的「第三個孩童」才是!

認識彼此的差異

想起自己處理兒女的紛爭,總是先各自聆聽,發揮同理心,明白姊姊與弟弟個別的委屈,然後再從各自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矛盾。「事情總會過去,但關係卻是永遠」,這是致和與妻子處理兒女衝突所秉持的原則。如果神把這兩個「不成熟的孩子」放在他手下,自己是否也可以學習用為父的心來幫助他們,脫離不成熟的階段,進入「成人」,好發揮各自所長,在同一個案件上彼此幫補,成為對方的祝福呢?

重新思考並整理自己的心態,致和決定重新來「認識」凡尼與索菲。他每週撥出時間個別與兩人吃中飯,聆聽他們的心聲。透過與他們交談,致和了解他們對工作的期待與疑問,也學習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事情。

致和發現,凡尼雖然比較粗線條,但他很能夠在短時間理出一套大原則,將案件分成幾個區塊後,套用在原則裡。他習慣先抓出大方向,然後再作細部調整。這點,則和年輕的索菲相反。

索菲剛從學校畢業,算是社會新鮮人。雖然有熱情幹勁,但畢竟經驗不足,凡事喜歡照書本來。她比較是理論派,做任何事之前都希望知道「為什麼」?容易馬上進入細節,不覺忽略大方向。之前也就是因為鉅細靡遺的辦事態度,才會與大而化之的凡尼起衝突──凡尼覺得「我給你大方向,其他你可以自己琢磨」,但索菲卻事事都要得到凡尼的認可,確定雙方「站在同一論點」上,所以兩人就因此起了磨擦。

調整看事情的角度

經過一段時間的聆聽與溝通,致和漸漸把凡尼與索菲的問題,從兩人「個性不合」的角度,調整到「辦事態度不同」的層次。以前致和總是從兩人「鬧情緒」的角度來看事情,不覺中給凡尼和索菲貼上了情緒標籤──一個是壞脾氣的老白人,一個是抗壓力低的敏感草莓族。現在則是慢慢學會深入「對事不對人」──在這件事情上,他們處理的態度是甚麼?對成果有何期待?如何在過程中發揮最大效率?如果兩人不同調,要如何把雙方引導到同一篇章?

致和發現,自己這番努力似乎逐漸看見轉機。雖然凡尼與索菲,偶爾還是有零星衝突,但兩人不再像是水跟油互不相容,反倒像兩種原本對比分明的顏料,慢慢調和後顯出了另一種色調──在這一工程案件裡,兩人居然也合作出一點默契,帶出了令人驚豔的成績!

而致和也發現,自己的太陽穴好像不再發疼,肩膀脖子也「輪轉」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