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心!危機就在你身邊

個有心事奉的人被神呼召,進入神學院裝備,畢業後選擇一間適合的教會,展開默默耕耘的牧養工作。看似不錯的道路,因有神的呼召保證和弟兄姐妹愛的支持。但根據統計,美國大部分的傳道人都不會固定在一間教會牧養超過三年!到底當中的問題癥結是甚麼?
拜讀《危機四伏的呼召》這本書,給事奉二十多年的我很大的光照和提醒。作者分析牧者久而久之的屬靈盲點,點出為何事奉多年仍陷在掙扎中,其原因是:

這本書英文名為The One Life Solution,中文譯為《為工作立界線──成就工作與美好人生的雙贏策略》。作者透過本書要傳達,神創造人,是希望我們活出一個貼近祂心意的整全生命。克勞德指出One Life Solution 有雙重意義:一,需要重新發展生活中喪失的界線;二,需要整合(而非平衡)生活與工作。作者相信建構發展良好的界線,能幫助人整合他的生活方式;在堅固的核心信念下,活出神要他過的One Life 整全生活。

1. 讓事工界定我的身分:

身為牧者雖然知道神賜的恩賜才幹不同,但當你看到別人牧養的教會成功,人數不斷增長,順利建堂和推展各樣事工,難保心裡不會酸溜溜的。再加上會友同工的期待壓力,就開始去東學西學,找如何使教會增長的秘訣。這樣現實的問題,每天都催促著牧者努力向前,直到有一天,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,就充滿挫折沮喪。

2. 讓聖經和神學知識界定我的成熟:

作者提到,「教牧文化的危機,通常是從神學院的課室裡開始的。」我相信作者不是反對神學教育,而是反對傾向學術為導向的神學教育體系。當我們充滿熱情地進入神學院,開始被一堆神學功課所追逼,整天思想的就是如何完成學術的報告,若學校又不重視教會實習(可有可無),久而久之很容易變成「學習」神學,而不是「活出」神學。在神學院的學術研究過上幾年,那起初對主的熱情心志漸漸被消磨掉了,以後進到教會事奉,能夠比會友強的就是神學知識,渾然不知弟兄姐妹在這世界所面對的艱難和生命挑戰。

3. 把事工的成就誤認為神贊同我的生活型態:

牧會成功的例子或人們所追捧的名牧,成為追求的目標,認定這就是神所喜悅贊同的生活,結果失衡不當的追求成功神學,反倒使牧者越發疲憊害怕,因為我們不是名牧,不可能複製成另一個人。即便似乎成功了,卻也害怕會失去,因為你得費盡心思去維持你的光環。成功者若驕傲自滿,不能在神面前保持謙卑的心,就形成假謙卑真驕傲的表裡不一生活。

若要論述此書的診斷特點,可能十個篇幅也放不下。感謝神有這樣一本書,提醒我當有危機感,不單是外在世界、環境、從人而來的危機,最大的危機是內心的屬靈盲點。這危機有時就算察覺也不知所措,因華人教會裡並不容許牧者有那樣的軟弱,也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輔導幫助牧者。

筆者過往牧會的經驗中,因母堂的領袖非常有恩賜才幹,領導能力很強,自然地成為我們的榜樣。然而,教牧群中不是每個牧者都有跟他一樣的恩賜,五千兩的才幹,因此在效法學習的過程頗多障礙,我覺得很辛苦,就像小孩在穿大人的鞋一樣,尤其要套入龐大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根本就行不通。我沒有他那樣的恩賜,也沒有很強的領導統御能力,自我的期許加上會友要求像母堂的牧者一樣,使我在牧養上精疲力竭,沒有辦法找到自己的節奏、發揮特色,心裡充滿挫折感。衷心盼望,牧者能在事奉中,認知自己的恩賜才幹,按著神量給我們的去發揮,千萬不要以事工成果來界定自己,乃要尋求神在自己事奉中的命定,真實地面對,不必懼怕挫敗,靠著福音的大能得更新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