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一點,靜下來
- Posted by Daniel Chan
- Posted in 愛與衝突通訊
搬搬來三年的鄰居Alex 和 Sherry非常友善,每次見面除了打招呼之外,會聊聊孩子或是假日旅遊計劃等輕鬆話題。過聖誕節時也會互送小禮物。我們兩家的草坪是連在一起的,Alex很handy也很勤快,每次割草時都連我們這一邊也順便割了。去年美國大選之前的競選期間,雖然鄰居之間都不談政治,對政治傾向也都採取低姿態,我仍然不經意的發現,Alex他們支持的是「另一邊」的候選人。但是這個發現並不影響我們的友好,也沒有改變對他們的看法。我想是因為,在知道他們的政治傾向之前,已經先認識了他們的為人。但假設我不認識他們,看到他們舉著標語牌在街上示威,大聲地喊口號,我會怎麼看他們呢?
2020美國選戰中,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對立,因為媒體的站邊抹黑,更加兩極化,已經由街頭示威,催化成互相叫囂謾罵,燒打砸搶等暴力行為。在社交媒體上充斥的,並不是用理性作政策的辯論,而是冷嘲熱諷,甚至人身攻擊。這麼做也許能抒發一些情緒,但是只會加深兩邊的鴻溝,使衝突更加嚴重。
當我們聚焦在自己非常在乎的理念,面對反對我們看法的人時,情緒馬上就上來了,頓時義憤填膺,「豈有此理!」「是可忍孰不可忍!」覺得自己是在「為真理而戰」。如果我們稍微收斂情緒,讓它慢一點發洩,平心靜氣地思考:「敵人」那邊是怎麼想的呢?他們不也認為自己手執正義的金杖?同樣是為了人民的權益嗎?撇開選舉、撇開政治,他們是不是可能就像鄰居Alex 和 Sherry 一樣的人?可能是雜貨店那個友善的收銀員?或是孩子學校認真盡職的那位老師?畢竟政治理念只是一個「全人」的一小部分。只有當我們稍微平靜下來的時候,才能不光是看到標語,也看到拿著標語的那個人。
當所有的祭司和先知都祈求神大大地、快快地懲罰巴比倫的時候,神卻在耶利米寫給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的信中,要他們做一件非常難的事,就是「為他們的敵人禱告求平安」。希望巴比倫速速敗亡遭殃,是直覺也是正常的反應。然而,神要他們「等候」,並且在等候的同時,買地蓋屋、生兒養女,追求平安與豐盛。與此息息相關的,是巴比倫人的平安與豐盛。而加諸於巴比倫人身上的福與禍,以及發生的時機,完全操在神的手中。
要跳出負面的情緒,用正面思維來看想法、做法與自己背道而馳的人,的確很難。但願靠著神,我們不但能接納,也能為他們禱告祈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