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
- Posted by Daniel Chan
- Posted in 愛與衝突通訊
自疫情爆發以來,各行業普遍受到巨大衝擊,筆者從事的電商行業這期間的營運不降反升,成了時代的幸運兒。這讓我想到出國前,看過的一本書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Who Moved My Cheese?(註),作者史賓塞‧強森博士通過兩位小矮人「猶豫」和「哈哈」,尋找新乳酪的學習和思考歷程,闡述在工作或生活中處理變化的方法。
經常聞一聞你的「乳酪」
2001年,我來美國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。畢業後,作了生產廠家的工程師,後來又去一家美國電子產品貿易公司擔任產品經理。透過這兩個職務,使我對產品和技術有了了解和掌握,也能接觸到客戶的需求。這對觀察跟蹤市場變化至關重要。就像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所寫:跟蹤變化,經常聞一聞你的「乳酪」。這種跟著外界環境的變化隨波逐流、聞雞起舞的趨利行為,讓我作了一段時間、那時挺熱門的海淘買手,但最後還是發現它並不適合我。羅馬書十二章2節說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旨意。」我學到跟蹤變化的同時,必須探索神在我生命和職場中的命定。
2014年,我去深圳考察,看到國內各種電子產品便宜又豐富,動起了作貿易的念頭,想靠國內製造業的優勢,把物廉價優的好商品帶到美國市場。但是從工程師、海淘買手到一個賣家,對我來說是巨大轉變。我沒有商業營銷的經驗,雖然有一些電商行業的先行者像書中的「好鼻鼠」和「飛腿鼠」,憑藉對市場的敏銳把握和快速反應取得了成功的例子,但我不熟悉他們,對裡面的細節知道的也不多,還是沒有信心。然而,如果只是沉迷於過去的光景,無法適應新的變化而不作改變,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。我需要邁出第一步,否則永遠看不到改變自己所帶來的好處。如書中描述,一起找乳酪的「哈哈」嘗試了很久,終於找到新的乳酪,而「猶豫」則需要擺脫安逸,超越恐懼,去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。
勇於改變,進入「新乳酪區」
當時電商和社交媒體興起,很多人對這些新事物還有很多疑慮,大部分人則抱持觀望,但是它們的優勢已經很顯著,網上商品的多樣性,包括圖片、視頻、產品體驗、評價等豐富的信息,滿足了客戶買到自己所要商品的願望。但這些新方向需要用心經營,花時間積累。在參加了一次基督徒企業家的會議後,我們以“NUNET, NEW EXPERIENCE”作為標語,志在提供新穎獨特的商品及客戶體驗,並以「信,望,愛」作為公司使命及文化根基,就是對電商行業、對智能和家居生活用品的看好,要保持客戶體驗優先,愛護客戶,即便只是很小單的零售客戶。盼望NUNET的商品在市場取得一席之地,讓我們這個獨特的企業文化,能如涓涓溪流在電商的汪洋大海裡注入一股清泉。
初期訂單業務量很小、舉步維艱的時候,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,是未見之事的確據。」(來十一1)給我很大的激勵和信心。那時我們剛進入新的「乳酪區」,只有一些零星的訂單,並沒有得到大的「乳酪」,慢慢地卻看到小小的乳酪碎片越來越多,直到疫情期間逆勢成長。
在萬變的世界裡,「變是唯一的不變」,但信靠永不改變的神,有智慧地觀察周圍的變化,勇於改變,持定方向,相信我們定會經歷一場興奮的旅程。
註:簡體版譯名為《誰動了我的奶酪?》,本文使用繁體版翻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