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与教
「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,说:我儿,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,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;因为主所爱的,他必管教,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。」(来十二5-6)
读希伯来书十二章5-6节,我们都很喜欢、很受用。看一些困境、挫折为主的「管教」,就能接受了。可是,如果我们对「管教」不求甚解,就会单单承受主的「管」,却不见得领受主的「教」了。
和合本圣经用「管教」是很好的翻译,与英文的Amplify Bible用discipline、correction很相似。 「管」是方式,「教」才是目的。 「管」的方式很多,通常与忧愁和痛苦有关连;「教」的目的则很清楚,「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,是要我们得益处,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。」 (来十二10)目的若没有达成,苦就是白白受了。因上帝爱我们的缘故,同样性质的「管」还会再来。目的没有达成,主要是因缺乏对「教」的认识。我们往往被动地忍受了「管」的愁苦,很少或不懂在被「管」的过程中,去寻求主的心意。
对生活安逸的现代基督徒而言,一般没有受到信仰的严厉迫害或生活上的大困难,因此不多留意主的管教。依我看来,主经常借着人际关系的冲突来管教我们。可惜的是,我们也最容易忽略来自这方面的管教。其实,让冲突发生是上帝的美意,祂借着各样人际关系的冲突,显示出我们心中的偶像或人格品性中的盲点。偶像不除就不能在主的圣洁上有份,不能更接近圣洁的上帝。 「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,并要追求圣洁;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。」(来十二14)这节经文就特意地把追求和睦与圣洁相提并论。
圣经也说:「鼎为炼银,炉为炼金;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。」(箴十七3)「熬炼人心」最适合的场所是教会。在公开场合,人很容易伪装;但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(如一起事奉、彼此交往),不知不觉地人性就显露出来。因着彼此差异而引起摩擦、冲突,以致纠纷。教会中,不难看见部分信徒(甚至长执、传道、信徒领袖等),在冲突发生后,因为没有经历受「教」的部分,而选择离开教会,另觅栖身之处。但历史会重演,类似的冲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又再度发生,此等例子屡见不鲜。
另一个「熬炼人心」的最佳场所,是我们的家。家是我们相处最紧密,也是冲突最频密的地方。面对家中的冲突,我们不能轻易一走了之。可惜,我们往往没有好好地受主的「教」,却借着逃避、冷战、不合作,以退为进的报复,发泄情绪在另一人身上,或把冲突升级,来承受主的「管」 。于是,冲突就在家中不断重复。
在冲突中,我们常把矛头指向对方,这是妨碍我们领受主的「教」之一大因素。我们用各种方法手段,想改变、掌控对方,其实我们改变不了人。除非把矛头转向自己,才能看见,主要教我们的功课,因为功课是要自己学的。
祷告:主啊,人算什么?祢竟顾念他。我算什么?祢仍然顾念我、熬炼我。愿我成为祢这伟大匠人手中的泥土,让祢模造雕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