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與教

「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,說:我兒,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,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;因為主所愛的,他必管教,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。」(來十二5-6)

 

讀希伯來書十二章5-6節,我們都很喜歡、很受用。看一些困境、挫折為主的「管教」,就能接受了。可是,如果我們對「管教」不求甚解,就會單單承受主的「管」,卻不見得領受主的「教」了。

和合本聖經用「管教」是很好的翻譯,與英文的Amplify Bible用discipline、correction很相似。「管」是方式,「教」才是目的。「管」的方式很多,通常與憂愁和痛苦有關連;「教」的目的則很清楚,「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,是要我們得益處,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。」(來十二10)目的若沒有達成,苦就是白白受了。因上帝愛我們的緣故,同樣性質的「管」還會再來。目的沒有達成,主要是因缺乏對「教」的認識。我們往往被動地忍受了「管」的愁苦,很少或不懂在被「管」的過程中,去尋求主的心意。

對生活安逸的現代基督徒而言,一般沒有受到信仰的嚴厲迫害或生活上的大困難,因此不多留意主的管教。依我看來,主經常藉著人際關係的衝突來管教我們。可惜的是,我們也最容易忽略來自這方面的管教。其實,讓衝突發生是上帝的美意,祂藉著各樣人際關係的衝突,顯示出我們心中的偶像或人格品性中的盲點。偶像不除就不能在主的聖潔上有份,不能更接近聖潔的上帝。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。」(來十二14)這節經文就特意地把追求和睦與聖潔相提並論。

聖經也說:「鼎為煉銀,爐為煉金;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。」(箴十七3)「熬煉人心」最適合的場所是教會。在公開場合,人很容易偽裝;但是在人與人的相處中(如一起事奉、彼此交往),不知不覺地人性就顯露出來。因著彼此差異而引起摩擦、衝突,以致糾紛。教會中,不難看見部分信徒(甚至長執、傳道、信徒領袖等),在衝突發生後,因為沒有經歷受「教」的部分,而選擇離開教會,另覓棲身之處。但歷史會重演,類似的衝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又再度發生,此等例子屢見不鮮。

另一個「熬煉人心」的最佳場所,是我們的家。家是我們相處最緊密,也是衝突最頻密的地方。面對家中的衝突,我們不能輕易一走了之。可惜,我們往往沒有好好地受主的「教」,卻藉著逃避、冷戰、不合作,以退為進的報復,發洩情緒在另一人身上,或把衝突升級,來承受主的「管」。於是,衝突就在家中不斷重複。

在衝突中,我們常把矛頭指向對方,這是妨礙我們領受主的「教」之一大因素。我們用各種方法手段,想改變、掌控對方,其實我們改變不了人。除非把矛頭轉向自己,才能看見,主要教我們的功課,因為功課是要自己學的。

處理衝突,需要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學習,並需要時間和努力。這一切都從愛開始,有愛就會謙卑,有謙卑就會學習、實行。

 

禱告:主啊,人算什麼?祢竟顧念他。我算什麼?祢仍然顧念我、熬煉我。願我成為祢這偉大匠人手中的泥土,讓祢模造雕塑。

Blog Attachment

Related Blo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