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長的話

愛與衝突通訊-底圖-No2-01-02

        的地方就有衝突。人際關係與衝突回應,是「愛與衝突和睦事工」主要的工作。當人與人之間出現衝突時,我們的出路在哪裡?

對信徒而言,家庭是屬靈的小教會,教會是屬靈的大家庭,而一個教會是由許多小家庭組成。如果每個小家的成員都健康,關係良好,教會就更健康強壯;如果這許多小家成員的關係不良,受了許多傷,甚至充滿苦與毒,這教會的牧養工作就會倍加艱辛 。

        「愛與衝突和睦事工」發展出「夫妻和睦營」(CPR),是我們獻給教會婚姻家庭事工的一塊磚。接著,我們也要探討教會面臨衝突的挑戰。以下是一個假設性的教會衝突,藉著這個模擬案例,我嘗試用簡單的聖經原則,來看教會如何回應「在衝突中,領受福音、活出愛」的異象。

ABC教會是一個積極發展的教會,約有十幾年歷史,100多會員,10幾位長執人員。剛滿50歲的創會牧師A牧師和一位姐妹開始有了一些曖昧不清的感情關係,事發之後,那位姐妹離開了教會,A牧師的家庭、師母和ABC教會都受到極大的衝擊。牧師很快的認錯悔改,並自願停止服事四個月,等候長執同工們的處置。師母也願意饒恕,並陪A牧師接受婚姻輔導;兩人仍希望有機會留在這自己開創的教會服事。三個月過去,教會出現了兩個極端的方向和想法:一邊的人堅持A牧師不應再回來,正想提案聘請新的傳道人代替,另一邊的人主張應保留A牧師的職位,給他機會回來從新開始。

 

請問:對於A牧師是否可以復職,有沒有一個簡單的聖經依據、處理方向及原則?

我要用希伯來書十二章14節及其他輔助經文,作為回應這個教會衝突的原則: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。」

 

聖潔與和睦如何平衡實踐?

 

一、聖潔與和睦是一體的兩面

        聖潔是被神拯救、被耶穌寶血潔淨之人的生命本質;和睦則是生命的表現。要正確的回應衝突,必須這兩方面都兼顧。得罪人或犯罪的一方必須懊悔自己的罪過,受傷的一方也須要學習饒恕再接納。但這不意味雙方不需走過醫治、恢復的旅程。教會的領袖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,能體恤受傷人的心,帶領教會渡過危機和難關,作出眾人以為美的決定(腓四8)。

 

二、聖潔是對己,和睦是對人

        和好的旅程經常碰到的挑戰是:受傷的人會把箭頭指向犯罪的人,甚至累積「受害人能量」(Victim Power)群起攻擊對方,然而聖經卻說「誰是沒有罪的」(約八7)呢?

美國著名牧者、神學家提姆凱勒(Tim Keller)、約翰派博(John Piper)和唐納卡森(Don Carson),在2017年The Gospel Coalition(TGC)的圓桌會議上,談論領袖跌倒的問題(註)。面對這個難題,我們的箭頭通常會指向那些跌倒的牧者,批評或嘆息他們的墮落。凱勒牧師說:「我們不要被蒙蔽了,不要只看見教會領袖的跌倒而已。讓我們來檢視人性,看見人的墮落。不要說『那些領袖』,應該說『人們』。你我也是『人們』中的一員。你我都會犯罪,也可能跌倒。」約翰牛頓(John Newton)曾說:「讓我們看看自己的心,人都是一樣的,這就是人的本性。沒有任何人能倖免於犯罪,不只是牧師,而是人本來就有犯罪的傾向。」

        聖潔是對內──個人生命建造;和睦是對外──群體合一的見證。人際關係出現衝突時,要求公義和聖潔,應該是盡量反求諸己,以至不會陷入因對方的過犯而引發血氣的反應。

另外,在群體中,確認誰是相關人員、誰有「問責」和「知」的權益,也是很重要的。許多時候,因有不相關的人介入,或在群體中把不完整的內部資訊外傳,增加不必要的誤解與困擾。

 

三、和睦關係的恢復是一個旅程

        神樂意赦免我們的罪,「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」(約壹一9)

本案A牧師真誠認錯,但受傷的人需要醫治,饒恕的人需要時間。因此,關係的恢復也需要走過一段聖潔與和睦之旅。

        神要我們,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使我們可以得醫治(雅五16)。每個人都要自己面對神,看看自己有沒有得罪神、虧欠人的地方。教會需要考量安排一些機會,使不同組別的成員在屬靈的氛圍、聖靈的引領下,幫助犯罪的人按著神的意思憂傷痛悔(林後七10);也讓受傷的人合適地呈現他們的傷口,在神的愛中,被安慰、蒙憐恤、得醫治。當我們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預備寬恕再接納時,耶穌十字架上的寶血也再次潔淨我們的罪。如果少了認罪,少了饒恕,少了福音,我們也無法得到真正的聖潔,和睦最多只是維持一個假象而已。

        和好的過程與安排,可以透過合適的第三者來調停與預備,使雙方有機會一起到神面前,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讓傷痛可以得療癒,關係可以重新建立。

        真正的和睦,需要走過在光明中彼此相交的旅程。聖經上說,「我們若在光明中行,如同神在光明中,就彼此相交,祂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。」(約壹一7)如果上帝的兒女在衝突中能向內看,不斷省察自己,看到自己生命的虧缺以及殘餘的敗壞,願意再一次領受福音,在祂愛子裡得蒙救贖,罪過得以赦免,我們進入祂的光明中將是指日可待的。

 

        最後,再一次用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:「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桿,使我能夠撐開整個地球」,來說明「愛與衝突和睦事工」異象的屬靈意義。

        「一個支點」代表什麼意思?這支點就是根基,即在衝突中,要不斷地領受福音。這福音就是,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用祂的寶血拯救我們,不斷地潔淨我們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。

        「一根夠長的槓桿」呢?就是「對外和睦」的見證。信徒們(一對對夫妻,一個個家庭,一個個教會)若能對內打好生命聖潔的根基,對外活出和睦的見證,就可以吸引人歸向神,在神掌權的國度中彰顯祂的榮耀。

 

註:Keller, Piper, and Carson on When Your Pastor Fails Morally, https://www.thegospelcoalition.org/article/when-your-pastor-fails-morally/

Blog Attachment